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堅守”是生命中最美的兩個字

“堅守”是生命中最美的兩個字
  ——題記
  昨晚中央電視臺CCTV-1全國現場直播走過2011,感動中國最美人物。
  我打開電視的時候,節目已經演播了一段時間了,錯過了前面太多的精彩和感動的真實事蹟。
  我觀看的時候,隨著那一個個生活中最樸實本真的溫暖身影走過,整個演播現場總是傳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總是經久不息,看到觀眾席上有很多的人都被那一個個真情實感的感人事蹟而感動的淚流滿面。
  第一個真實感人的人物是:“扁擔老師”深山中執教38年事跡如下:“來自柳州市融水的周宏軍老師從教38年,寒來暑往,他曾徒步走過7萬多公里坎坷山路,堅持每週都用一根扁擔為孩子們挑回幾十公斤生活學習用品,有人稱他為“扁擔老師”。在參加師德論壇時,他還道出了他不為人知的事蹟,原來他還收養了幾個孤兒。
  9月7日,全區師德論壇在南寧召開。在參加師德論壇的教師代表中,一個男老師的打扮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與稍顯褪色的上衣相比,這位男老師腳上一雙嶄新的白色運動鞋很顯眼。原來,這位男老師是來自柳州市融水的周宏軍,就是最近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扁擔老師”。他在不通公路的深山教學點執教38年,常年堅持用扁擔為學生從大山外挑回書本和食糧。
  其他男老師大多穿皮鞋,為何他選擇穿一雙白色運動鞋?周宏軍質樸地一笑,答道:“我剛剛從北京錄製教師節晚會回來,在臨行前,我的養女得知我要去北京,怕我又穿解放鞋不好看,托人給我帶了雙運動鞋。”原來,周宏軍之前在鄉里只穿解放鞋,這次出遠門穿上平生第一雙運動鞋。
  從教38年,寒來暑往,他曾徒步走過7萬多公里坎坷山路,堅持每週都用一根扁擔為孩子們挑回幾十公斤生活學習用品,有人稱他為“扁擔老師”。
  周宏軍所在的達佑屯教學點是汪洞鄉最偏僻的一個屯,也是全鄉惟一不通公路不通電的屯,離鄉政府40公里,全是山路,急速步行,也需5個多小時。山路崎嶇,肩挑背扛,成了山裏人運送物資的無奈選擇。
  作為山裏惟一的教師,每個學期一開學,周宏軍首先就得到鄉中心校或村校挑回新課本和學習教學用品。有時途中下大雨,就用自己的衣服遮蓋課本和學習教學用品,有時挑著課本摸黑趕路,山民們早已進入了夢鄉他還在山間行走,為的是不影響明日的課程,這樣的情景不知有多少次,但他覺得這是應該的。38個春秋,周宏軍這一挑就從青絲挑到白髮。
  是什麼讓他如此堅持?周宏軍憨憨地說:“因為學生們需要我!”周宏軍1973年參加工作,從任教那天起,一直堅守在邊遠、交通不便、辦學條件極差、氣候環境惡劣的汪洞鄉達佑教學點任教至今。從青絲到白髮,心血和汗水灑在山娃們的身上。教學點先後來過7個教師,只有周宏軍一人留了下來。因為有他在,全村從沒有一個孩子輟學,還走出了3個大學生。
  “您今年幾歲了?”“56歲了”“您年紀也不小了,還要挑擔挺辛苦的啊。”“沒有辦法啊,還要堅持挑,只要教學點還有學生在,我就堅持挑擔。”師德論壇結束時,記者想與周宏軍多聊一會。他說,惦記著教學點的孩子,還是早點趕車回去了。”周老師很平凡,也很質樸,他的外表與一個普通老農沒有什麼不同。他說不出多少漂亮動聽的大道理,也不可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如果用當前有些人信奉的金錢標準來衡量,那麼他也算不上一個成功者。但是,我們要說,周老師很優秀,也很偉大。他的偉大就在於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鄉村教育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他對教育事業的情,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真情;他對鄉村孩子的愛,是發自肺腑、潔白無瑕的大愛。正是因為有了成千上萬像他一樣平凡而又偉大的鄉村教師,中國的鄉村教育才有了靈魂和脊樑!
  第二個真實感人的人物是:“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4日報道:在浙江海寧市蒙努大橋的橋洞下,總能看到一個頭髮斑白的老人帶著十幾個小孩子在這裏拉二胡、吹笛子,這位老人叫荊文斌,今年66歲,而這個橋洞,就是他獨具風格的“音樂教室”。
  荊文斌是遼寧營口人,平時喜歡音樂,最拿手的樂器是笛子和二胡。2002年,荊文斌下崗之後,和老伴從老家來到了2000多公里外的浙江海寧謀生。
  初到海寧,老兩口靠賣夜排檔為生。三年以後,由於當地政府禁止在路邊設攤,他們就在一個工地旁開了一家小飯店,建築工人們成了小店的主要客源。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謀生並非易事,但是老荊並沒有向艱難的生活低頭,支持他堅持下去的是他的最愛----音樂。
  1964年入伍後,荊文斌在部隊裏學會了演奏各種樂器。雖然他退伍之後的工作與音樂關聯不大,但他從未放棄過對音樂的熱愛。
  平日他喜歡一個人拉拉二胡吹吹笛子,來這裏吃飯的鄰居發現後,就讓他幫忙帶孩子學樂器,於是他就成了十幾個孩子的音樂老師。
  最開始時,沒有固定的場地,附近的社區花園和地下車庫都曾經是孩子們的音樂教室,最後荊文斌想到了橋洞,這裏“日曬不到,雨淋不著”,但畢竟是在公路橋下,安全是個大問題,所以他規定,學生不能離開這個橋洞,要上廁所時由他牽著過馬路。
  荊文斌說,孩子的父母大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平時工作忙,孩子放假也沒人照看,最開始教孩子純粹是免費幫忙。另一方面,飯店生意一般,老荊有大把時間。但在2007年隨著建築工人們的完工離開,飯店只能關門。接下來的兩年裏,老荊夫婦主要的生活來源是老伴給當地襪廠修線頭的收入,修一只襪子一分,一雙兩分。
  “當時我已經教了這些孩子三年,他們學得很快,經常參加市里的比賽,也被邀請去少年宮演出。那段時間,多虧了老伴的支持,我才能繼續教音樂。”老荊說。
  但生活越來越難以為繼。2010年4月他做出了困難的決定——和老伴回營口老家。
  “(到了老家)我很想這些孩子。隨著音樂考級的臨近,孩子們的家長也一直給我打電話,希望我回來。”老荊說。
  “老爺子很負責。他人很好,一個月的學費隨便你給,有時候我也覺得不好意思,他連自己的房子也沒有。”9歲的陳燁父親說。
  陳燁從兩年前開始向荊學拉二胡。“在大橋下學習,環境肯定不好,但是人人都喜歡把孩子送他這兒。他對小孩很好,我們去了學校裏也沒有人像他這麼真心對孩子。”陳燁的父親說。
  陳先生說孩子跟著老荊上課,中午就在他那兒吃飯。
  除了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6點六個小時的音樂課外,老荊每天上午還負責把孩子們接來上課,下午上完課再把他們送回家。
  13歲的王茜坐在老荊的三輪車上拉著二胡。過完這個暑假她就要離開海寧去杭州的一所藝術學校上中學了。“我和王茜是同一個學校的,我希望等畢業的時候也能考上她這個藝術學校,”五年級的學生唐詩說。唐和王兩人都過了9級笛子。
  荊文斌說:“自己最高興的還是看著這些孩子能真正學到東西。”
  老荊的音樂課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找不到合適的音樂教室。隨著老荊的小飯店的關門,原本用來上課的飯店兩側的空地就不能使用了,於是老荊和孩子們被迫不停地換地方。
  據跟蹤報導荊的音樂課的攝影師王超英說,老荊和他的孩子們換了很多地方,其中包括居民社區、地下車庫、學校附近等等。
  公路橋橋洞兩側都是馬路,車來人往,非常危險。為此老荊規定學生們不能離開這個橋洞,要上廁所就由他牽著過馬路。
  “說實話,這個地方也不理想。車來車往地噪音大,對孩子們學習音樂不好。”老荊說。
  老荊說他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讓孩子們學音樂。“我們不需要什麼豪華的地方,哪怕是個簡陋的庫房也行,只要孩子們能進去練習,太陽曬不著,冬天凍不著就行。”老荊說。
  “我算不上一個優秀的音樂老師,但也不會誤了這些孩子。”老荊說,“如果身體可以的話,我還想再幹十年,教這些孩子音樂。”(中國日報記者王穎編輯呂捷)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有太多太多舉不勝舉的感人事蹟。
  他們是誰?他們為了誰?
  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是神州大地上最美麗的花朵,是最美麗最可愛可敬的人。他們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在精心做著自己最熱愛的事情,他們不為也不羡慕顯赫的名利權威地位,他們只是做著最普通的小事,他們如一棵棵無名的小草遍及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卻濃綠盎然點綴著祖國的神州大地山川河流,為我們的祖國默默貢獻著自己的那抹星星點點的光和熱,為我們的祖國撐起一片片碧空藍天。
  正如董卿現場詢問這兩位最善良質樸的老師問:“你們是否後悔過自己的選擇,特別是‘扁擔老師’一路走過,從自己的青春好年華風華正茂走到如今華髮染鬢?難道說真的一點都不後悔嗎?”“扁擔老師”微笑著輕輕回答:“不後悔,因為我離不開生養我的大山土地,更離不開那些喜歡讀書的孩子們……”老荊,這位義務教孩子吹笛子的老人也是如是說,多麼真摯而溫暖的語言啊!這發自肺腑的聲音卻如山澗清清泉水滌蕩著我們太過於浮躁迷茫的乾枯心靈,讓我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
  董卿的問話一結束,再一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是啊,董卿現場激情感慨感言:“他們是我們新時代最真實、質樸、善良可愛可敬的人,他們是最普通的也是最偉大不平凡的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界,生命需要最真實的守望,那兩個字就叫‘堅守’,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柔弱的雙肩一直在堅守自己的那份擔當,我們的祖國正因為他們這群默默懂得堅守、敢於貢獻自己敢於擔當的人,才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是啊,“堅守”在字典裏面也不過是太一般普通的兩個字,若被人植入生命的土壤,那麼它就發芽、生根、茁壯成長,開出生命最美麗的花朵,結出生命最豐美甘甜的碩果!
  走過2011,我真心希望這些感動中華兒女熱淚盈眶最溫暖的影子越來越多,讓我們試去感動的淚滴,把感動變為行動,馬上行動起來,不要以善小而不為,要如春風一樣越吹越暖,不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瞬間即逝……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我們的世界就會處處充滿愛的燦爛陽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