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歡迎大家暑假來地球上的綠寶石--荔波釣魚和旅遊

旅遊景點(1)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南端的荔波縣境內,毗鄰廣西環江、南丹縣。處在桂林——貴陽——昆明的三角旅遊空白區內。風景區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和樟江風光帶組成。

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蒼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主體;景區內峰巒疊嶂,溪流縱橫;集瀑布、激流、清江、跌水、暗河、明湖、峽谷、森林、溶洞為一體;景物景觀動靜相間,剛柔相濟。是既有奇、幽、峻、秀、古、野、險、雄的自然美,又有濃郁的布依、水、瑤、苗等民族風情融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強,集中連片的森林為特色。中外專家認為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絕無僅有的綠色寶石,神秘奇特的喀斯特森林,將樹、石、水、藤、喬、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奇跡。

    小七孔景區以奇秀為特色,有水聲回蕩、悠揚空穀的響水河68級瀑布;有峰林峰叢、原始性強的龜背山原始森林、野豬林漏斗森林;有樹在石上長、水在石上流的水上森林;有神奇的地下宮殿——天鐘洞;有港汊交錯的水上鴛鴦湖迷宮;是山、水、洞、林、湖、瀑、石多種景物景觀集於一身、融為一體、完美統一的景區。

大七孔景區是以原始森林、峽谷、伏流、地下湖為主體的景區,景觀峻險神奇、氣勢雄峻磅?,尤其是風神洞、恐怖峽、地峨宮景點,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天窗,陽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極富驚險性、神秘性、奇特性。高百米、寬數十米跨江而過的天生橋被專家們譽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的東方凱旋門”,觀之令人肅然起敬,為大自然神力所折服。

水春河峽谷景區,以奇險險峻為特色。峽谷長13公里,是樟江景區內最長最大的峽谷。兩岸險峰夾峙,濃蔭蔽日,峭石突兀,江流如練,動靜相間,張馳相濟,奇峰絕壁夾急流組成了29道浪的奇險景觀。破浪擊水漂流而下,過急灘,穿長浪,時而起伏於風尖浪口,飛流直下,碧波飛濺,?那間人舟仿佛淹沒在波濤翻湧的海洋中,令人驚心動魄;時而泛舟於綠水白雲間,緩緩前行,在悠然自得中獵奇攬勝,聽鳥語猿啼。使人在驚險刺激中產生與大自然搏擊的豪邁之情的同時,又置身於景在兩岸走,人在畫中游的氛圍裏。

樟江河穀風光帶,全長30公里,一水貫穿水春河峽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區。河面水流平穩,水清如玉,兩岸由近及遠,農田村落、低丘遠山交相組成秀麗的田園風光。

旅遊景點(2)  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毗鄰廣西木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07°52′10"—108°45′40",北緯25°09′20"—25°20′50"。

茂蘭保護區成立於1984年,1987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MAB)。

茂蘭保護區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其中核心區5827公頃,緩衝區8910公頃,實驗區4588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4%,核心區達92%。

茂蘭保護區內的喀斯特森林,是在地帶性生物氣候條件背景上,在喀斯地貌、石灰土等特殊生境上形成的非地帶性植被。這種森林生態系統同分佈在常態地貌上地帶性森林植被相比,無論在生態環境方面還是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及對環境影響等,都有顯著不同之處,是一種很特殊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非地帶性生物地理群落,在世界植被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地球上唯一倖存下來的,絕無僅有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重大的保護和科研價值,亦具有巨大的生態旅遊開發價值。同時,保護區內生物資源豐富,各種森林植物、各類動物及部分大型真菌,共有2000餘種。屬國家保護動植物種類150餘種。還發現了80餘個動植物新種。屬貴州和全國動植物分佈新記錄達200種以上,是一個巨大的生物資源“基因庫”。

一、旅遊資源

1、自然景觀

茂蘭獨特的地理環境及其上覆蓋的喀斯特森林,造就了其獨特的風景景觀。根據景觀特色,分為森林地貌景觀、水文景觀及洞穴景觀三大類型。

(1)、喀斯特森林地貌景觀

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態及地貌類型,與濃郁的森林覆蓋相搭配,形成了豔麗多姿的喀斯特森林地貌景觀。可分為漏斗森林、窪地森林、谷地森林及槽穀森林四大景觀。

漏斗森林  為森林密集覆蓋的喀斯特峰叢漏斗,狀若深邃的巨大綠色窩穴。漏斗底至錐峰頂一般高差150—300米,人跡罕至,萬物都保持著原始自然的特色。各種各樣的樹木根系竄於喀斯特裂隙之中,奇形怪狀的藤蘿攀附著林冠和平共處峭壁之上,枝葉繁茂,濃蔭蔽日,形成了神秘而靜恬的漏斗森林景色。

窪地森林  為森林廣泛覆蓋的喀斯特錐峰窪地,常有農田房舍分佈其間。田園鑲嵌在綠色峰叢之間,喀斯特大泉及地下河水自窪地邊緩緩流出,清澈透明,構成山青水秀的田園森林風光。

盆地(谷地)森林:森林覆蓋著喀斯特峰林盆地(谷地),四周森林茂密的孤峰及峰叢巍然聳立。盆地開闊平坦,錐峰挺拔俊秀,上下一片碧綠,形成了尉然壯觀的盆地森林景觀。

槽穀森林  為森林濃密覆蓋的喀斯特槽穀。穀中巨石累累,巨石上佈滿藤蘿樹木。谷地忽寬忽窄,兩岸錐峰時高時低,森林覆蓋疏密不定,地下河時隱時露,流水清澈,形成神秘而肅靜的景色。

(2)、喀斯特水文景觀

茂蘭喀斯特森林中種類繁多的地下水露頭和地表溪流,在千姿百態的青峰掩映之下,展示出一派瑰麗珍奇的水景山色。區內喀斯特水文風景景觀主要有:地下河出入口及明流、瀑布、喀斯特潭、湖泊、地下河天窗、喀斯特泉、多湖泉及森林滯汐泉等。這些水文現象與一般喀斯特地區並無本質上差別,但因其出露及徑流之處多為森林及樹叢所掩蓋,致使密林之中清流若隱若現,為喀斯特山水增添了清新的色彩。

地下河出入口及明流段,有區內多見於東南部,一般沿綠色群峰環抱的盆地及窪地一側流出,迂回曲折,時隱時現,再沿另一側潛入地下,來無影,去無蹤給人以神秘之感。

區內最大的瀑布,見於瑤所東側綠色峽谷出口處,系瑤所地下河驟然出露地表而形成,總落差70餘米。瀑布沿綠蔭覆蓋的喀斯特陡壁層層跌落,水花飛濺,恰似銀白色飄帶懸掛於綠茵叢中,蔚為壯觀。另外還有小七孔響水河68級瀑布群、拉雅瀑布等,均各有特色。

喀斯特潭(湖)及地下河天窗,多形成於谷地及窪地邊緣,一般面積數十平方米,水深數米至十餘米。潭水湛藍而平靜,綠色錐峰倒映於潭水之中,時而可見地下河所特有的魚兒漫遊。恰是青山伴綠水,景色分外嬌。區內最著名的數小七孔鴛鴦湖,為兩個數畝大的湖泊,中間數條河道相連,迂回曲折,宛如水上迷宮,岸邊綠樹蔭蔭,湖光水影,構成了美麗秀靜的景色。

(3)、洞穴景觀

茂蘭的地下洞穴極為發育,遍佈全區,多與地下河道縱橫交錯。有的千姿百態,有的神秘莫測,有的奇形怪狀,實為不可多得的旅遊探險資源。洞穴中,以花峒一帶的洞穴最為豐富和壯觀,如九洞天、神仙洞、金獅洞等。九洞天中,一座石柱,像一尊大佛,惟妙惟肖,當地群眾常到洞中求神拜佛,祈禱生兒育女、來年有好收成。最奇特的是地處洞山的金獅洞,洞長不過300米,但洞中石筍、石柱、石旗、鐘乳等極為發育和集中,洞中集水,水深僅膝,石筍生長在水中成林,似島嶼、珊瑚礁沿岸簇狀分佈。有的猶如茶花含苞欲放,有的似雪蓮、浮萍,潔淨雪白,蘊為雪山美景有的如水中靈芝,迎水傾斜,構成了一個難得的洞穴藝術宮。

2、人文景觀

區內峰叢環抱的板寨,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七軍一、二縱隊會師的舊址。1930年4月,紅七軍為發動群眾,擴大影響,由軍長張雲逸、總指揮李明瑞率領軍部一、二兩縱隊約三千人從百色根據地出發,與國民黨軍激戰環江後,分兵兩路進入荔波,在板寨會師。會師後的軍部住址及住房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板寨東南之黎明關,是古代黔桂交通要道上的一道關卡。地形險要,居高臨下,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抗日戰爭時期一股日軍從廣西環江沿道向貴州進襲,至黎明關受到駐守的國民黨軍隊的阻擊,使日軍傷亡很大。至今戰爭遺址猶在。

位於小七孔片區的小七孔橋,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6年),是古時荔波通往廣西南丹的交通要道,橋跨塘八溪、橋拱七孔,由此面得名。橋下水清澈冰涼、寒氣透骨,橋兩端古樹成蔭、風景優美,為遊覽之勝地,橋兩側有石碑兩塊,一為《修碑》,一為《萬古奧橋碑》。有“群山岩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之稱。

地處保護區腹地的瑤寨,是瑤族的一個分支——長衫瑤的居住地。村寨坐落在山坳丫口處,四周群山環抱,寨前古木參天,寨內吊腳樓林立,井然有序。加上長衫瑤特有的服飾和民族文化,是一個具有濃郁風情的瑤族村寨。

二、主要旅遊景區和路線

1、三岔河景區  三岔河是保護區新開闢的一個旅遊社區,位於保護區的東部。為區內兩條地下河流瑤蘭河和洞山河的彙集地。具有眾多水體景觀和洞穴景觀以及森林景觀。且交通方便,荔波至廣西的公路主幹線地方鐵路均從景區邊通過,是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旅遊區。其景點主要有:黃楊溝、拉灘瀑布、黃桷塘、洞山民族村寨、九洞天、金獅洞、旺牌山漏斗森林、花峒地下洞穴群等。

2、板寨—黎明關片  距三岔河景區不遠,綜合景點有盆地森林、漏斗森林、槽穀森林、地下河出入口、地表明流、喀斯特泉、古河道、瑤寨民族村寨風土人情及手工藝製品、紅軍會師舊址板寨,古關卡黎明關、以及科研基地白鷳山定位觀測站和喀斯特高位沼澤湖——白鷳湖等。

3、旅遊路線  茂蘭喀斯特森林生態旅遊的方式以徒步旅遊為主,其旅遊路線共4條:

(1)  景區入口——青龍潭——五眼橋——神仙洞——九洞天——金獅洞。

(2)  五眼橋——燕子窟——花洞——野蘭穀——旺牌山漏斗森林。

(3)  三岔河副入口——水中林——螃蟹溝——拉灘瀑布——黃楊溝——瑤所田園風光。

(4)  板寨——瑤寨——白鷳山——黎明關。

4、游程安排  茂蘭喀斯特森林的游程安排為1日遊和2日遊。

(1)  1日遊  從荔波至景區入口,遊五眼橋景區、黃楊溝景區或遊旺牌山景區。

(2)  2日遊  遊五眼橋、黃楊溝、花峒、旺牌山景區,晚上在五眼橋住宿,對野營露宿感興趣的遊客,可安排在旺牌山野外宿營地搭帳篷住宿。或遊黃楊溝、白鷳山景區,晚上住板寨或瑤寨民族村寨。

(3)  花峒洞穴探險,作為特殊旅遊,需在嚴密的安排和導遊下方可進行,並注意旅遊中的安全。

民族風情  荔波是個多民族聚居縣,其中以布依、水、苗、瑤等十種民族為主,分別占全縣總人口的58.49%、21.22%、4.33%和3.2%。由於多民族雜居,使荔波縣充滿了異族他鄉的情調。布依族的語言、文字、服飾、山歌、故事、舞蹈展現了本民族的智慧、古老、勤勞和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滿月酒”、“祭神掃寨掃家”、“龍舟賽”、“鬥牛”等使你體味到該民族幽遠的、古樸的風情。水族的無領長衫、青布長褲、彩色圍腰以及銀項圈、銀耳環、銀頭飾等讓您盡情領略少數民族服飾的內涵。他們的端節和卯節,又讓你似乎置身於他鄉異國,石棺墓、搶親、神山祭祖等習俗既繁多,又神秘。居住在月亮山腳下的苗族會給你返樸歸真的感覺,民風純樸、民情濃厚,其裝束令你有置身於五彩繽紛藝術世界的感覺。蘆笙舞、板凳舞等讓你樂不思歸。瑤族絢麗多彩的服飾和獨具特色的生活習慣反映了瑤族與眾不同的精神歲月和傳統習俗。其舞蹈原始、粗獷、豪邁;懸棺洞葬、鑿壁談婚給考古學家和各地遊客以無窮的遐想。

旅遊產品及地方風味飲食文化  荔波民間傳統工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傳統的民族旅遊產品深受遊客喜愛,如藤編、竹編、銀飾、涼席、風豬、青蝦、柚子、青梅、桔子、茶葉、木沙發、木地板、土花布、民族服飾等,多以其輕巧、便於攜帶、容易饋贈的優點,深受遊客親睞和遠銷東南亞國家。荔波同時也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其中臭酸、牛骨酸、筍果酸、酸肉、魚包韭菜、米片、米花等最具有代表性。

旅遊服務  目前,全縣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1500人,間接從業人員達4600人;從事旅遊營運的中巴車達110輛,旅遊馬車85輛,賓館旅社45家3100個床位,娛樂行業20家,舟船320艘,民族工藝品廠4家,縣內已具備一次性接待3000多人的“吃、住、行、娛、遊、購”綜合能力。景區自90年代開放以來,已接待國內和來自美、英、法、德、日本、新西蘭、巴西等國及港、澳、臺遊客100多萬人次。縣城及各主要景區開通了光攬程式控制電話和移動電話,通訊條件便利。
(本文已被流覽 1263 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