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怎樣做好藏獒日常護理工作

藏獒犬的日常管理要根據犬的生物學特徵和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制訂具體措施。下面主要介紹分群、犬群結構調整和建立登記制度等幾個主要方面。

       一、合理分群

     根據藏獒場的條件,除成年公藏獒犬、妊娠母藏獒犬和哺乳期母藏獒犬外,其他藏獒犬可按品種、年齡、體重、強弱、性情和吃食快慢進行合理分群飼養。分群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群內還會發生體重大小和體況不勻的現象,應隨時加以調整。

      為了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咬斗的現象,應採取「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並晝不並」的辦法。即將較弱的藏獒犬留在原犬捨,把較強的藏獒犬並進去;犬少的群留在原犬捨,把犬多的群拆開並進去,一般在夜間並群,也可對並群的犬身上噴液(如來蘇兒),使彼此氣味不易辨別。並群的初期應多加看護。

     二、調整犬群結構

     犬群結構是指在一個藏獒群體中,不同性別、血統、年齡和用途的犬所佔的比例與數量。合理的犬群結構對保持犬群的更新與周轉,提高犬群的繁殖率和品質性能,乃至提高藏獒飼養的的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的藏獒養殖場公犬太多,徒養而無用,有的適齡母犬太少,而老齡、幼犬又太多,也不利於犬群和繁殖與擴增。在藏獒核心產區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過去以盛產河曲藏獒而聞名於世,但1997年調查時,該縣河曲藏獒種群內公母比例的關係是12只公犬比1只母犬。母犬極少而公犬太多,使河曲藏獒的犬群內部結構嚴重失調,以至河曲藏獒的數量銳減,品質退化,種群資源已趨瀕危。同樣的道理,在一個藏獒養殖場中,如果因為性別、年齡、血統或其他原因,造成犬群結構不合理,無論以後採取何種措施,也難於防止犬群的衰退與老化。

     調整藏獒犬結構群就是針對在藏獒養殖中犬群內部存在的年齡差別太大,公、母犬數量比例不合適,血統來源狹窄,性狀表現不一致等各種影響犬群品質改良和數量擴增的總體狀況進行整頓。通過整頓要力求達到藏獒群內各個體間在品質、毛色、性別、年齡、血統等方面能實現最合理的搭配和比例,保證犬群數量和質量的增長得到恰當的調控,不會因數量增長過快而影響質量也不會因質量的過高而影響數量。通過整頓,以便於科學的組織飼養管理,加強選種選配,不斷培育出品質優良、發育良好的新生代藏獒,滿足社會需要。

      (一) 調整性別比例 在藏獒育種場或繁殖場中,為了能充分發揮種公、母犬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控制近交,防止因交配不當,出現藏獒品質退化,提倡每隻公犬可搭配3~5只母犬,公母比例子為1:3~5。這樣規定,僅僅是從種公犬的配種能力出發而確定的,實際中還必須結合考慮到公、母犬的年齡組成,如果公犬的年齡偏大,即將更換,就必須及早留出後備公犬。種公犬的選留一般採取選5留1的方案,即在預留的5只後備公犬中,經綜合鑒定後只選留1只公犬作種用,而後備母犬的選留多採取選3留1的方法。據此說明,藏獒養殖場在考慮性別因素整頓犬群時,必須同時兼顧年齡因素,留有充足的後備犬,藉以保證犬群的旺盛生產潛力。

     (二) 保持家系血統 藏獒養殖場中一般應當至少保持3個以上公犬家系和9個以上的母犬家系,稱為保持血統。保持家系血統的意義,首先是為了避免近交,防止退化。有資料說明,藏獒作為一個原始的地方犬品種,曾經歷了嚴酷的自然條件的磨練和藏族牧民嚴格的人工選擇,犬群中隱性不良基因的頻率應該是不高的。在該犬種群中日前僅發現和報道存在髖關節脫位與上下頜咬合錯位的隱性基因遺傳。但近交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特別是近交有可能造成群體內優良基因的丟失,會對藏獒品種資源的保護的選育造成嚴重影響。在有一定規模的藏獒養殖場,如果沒有專門的目的就應努力控制和防止近交。其中一項十分有效的措施,是盡可能按照犬群公、母比例的要求,多留不同血統的種公犬,最好達到每隻公犬代表一個血統。不同家系或血統的犬往往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獨到之處,提倡保持血統,實際上就是保持了不同的犬隻類型,為進一步加強人工選種、選配,促進藏獒品種資源保護奠定了基礎。

      (三) 調整年齡結構 無論是藏獒育種場、繁殖場或商品場,在開展藏獒選育或繁殖中,都始終應注意調整犬群內部的年齡結構。在正常情況下,老齡犬不宜太多,幼齡犬和適齡犬比例也要適當。母藏獒最佳的繁殖年齡在2~5歲,公犬在3~6歲,世代間隔(即繁殖一個世代所需要的時間)為2年。老齡犬太多,犬群的平均繁殖能力會下降,犬群易老化;幼齡犬太多,首先不利於犬群在當前的繁殖,反而會加大養殖成本。一般而言,在規模化的藏獒養殖場,要根據藏獒的繁殖能力、配種能力和世代間隔的長短,使各年齡階段的藏獒保持合適的比例,使犬群在世代繁衍中,能不斷淘汰老齡犬而增補幼齡犬,能使最優秀的個體和處於最佳年齡階段的藏獒個體加入種犬行列。經優化組合的河曲藏獒保種選育核心群犬群結構如表7-1,可供參考。

  表1-1河曲藏獒保種群年齡結構

年  齡
公  犬
母  犬
合  計

只數        %
只數       %
只數          %

0.5

1

2

3

4

5

合 計
150                             50.0

60                                20.0

40                                13.3

25                                8.3

15                                5.0

10                                3.3

300     100
150                                      37.5

100                                       25.0

60                                           15.0

30                                           7.5

30                                              7.5

30                                              7.5

400         100
300                                    42.9

160                                      22.9

100                                       14.2

55                                           7.8

45                                           4.4

40                                           5.7

700         100



     該核心群是為了保護河曲藏獒品種資源並加強對該品種群藏獒的保護選育面建立的,戶負對河曲藏獒品種群保護和選育的雙重任務,所以,群體內適當延長了世代間隔,使3歲以上公犬和2歲以上母犬比例達到1:3,公犬的年淘汰率達到80%,母犬淘汰率達到66%以上。幼犬比例高,淘汰率大,以保證對種犬的選擇強度,提高種犬的質量和品質。

      三、建立登記制度

      建立嚴格的登記制度,不僅利於加強對藏獒養殖的科學管理,也便於及時總結工作,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就地解決。記錄是積累藏獒養殖的有關數據和資料,為進一步推動藏獒養殖向高層次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在藏獒養殖場,應記錄的資料很多,應當分門別類逐項登記,不可遺漏。記錄工作越詳細,其科學價值就越高,越有意義。常用的記錄包括以下內容。

     (一) 種犬卡片 對每隻參加配種的公、母犬首先都應建立建立個體檔案,稱為種犬卡片或個體卡片。在個體檔案的建立中,應詳細登記該藏獒的編號、性別、出生日期、父親和母親(可能時應登記三代的簡明系譜)。該藏獒初生及各個時期的生長發育資料(體尺、體重),體質外形鑒定資料,各年度的交配記錄或各胎(母犬)的繁殖性能資料。將以上各種資料核實、整理後填入該犬隻的個體卡片,建立檔案。

    (二) 配種記錄 有了配種記錄,才能確定各後代犬隻之間的親緣關係,確定已有種犬的交配效果,鑒定各種犬種用價值的大小,並進而作為以後確定交配組合的依據。在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藏獒養殖場,配種記錄資料可以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育種資料,該資料主要記錄登記與配公、母犬的編號、品種等級、年齡、配種日期、預計母犬的分娩時間和胎次等。

     (三) 分娩記錄 該記錄除了登記與配公、母犬的編號、年齡、胎次、預計的分娩日期外,主要應記錄所產仔犬的出生日期、初生重、活產仔數、仔犬的毛色、性別、存活與死亡情況,有無遺傳缺陷等。該資料是對母犬和幼犬選評的重要依據。

    (四) 長髮育記錄 生長發育是藏獒生命週期中的兩種生命現象,貫徹於藏獒生命週期的自始至終。生長發育的資料,即是檢查藏獒身體是否健康、發育是否正常、飼養管理是否得當的重要依據,也是一個藏獒規模養殖場開展內部管理、制定生產計劃、進行財務核算的依據。為此,在建立場內犬隻個體卡片的基礎上,對場內所有出生的仔犬,特別是初配公犬和初產母犬的後代,乃至準備留作種用的後備犬,都應定期稱重和測量體尺,進行犬隻生長發育的記錄登記。體尺測量指標主要應包括:最大額寬,體高,體長,胸圍,管圍等。稱重和測量體尺的日期可安排為:初生,5日齡,10日齡,15日齡,20日齡,25日齡,30日齡,40日齡,50日齡,60日齡,3月齡,4月齡,5月齡,6月齡,9月齡,12月齡,18月齡,24月齡。

     對所有稱重和測量體尺所得數據要準確無誤地登記到每一幼犬的個體卡片中,同時應相應登記在其父親與母親檔案中,便於日後據此對個體本身或其父、母犬做出種用價值的分析與判斷。

     (五) 料消耗記錄 一般而言,個人家庭養藏獒很少過問飼料消耗的多少。但實際上,飼料消耗量不僅對藏獒個體生長發育、性狀性能表現有重要影響,而且飼料利用率和對飼料的轉換能力也是評定藏獒品質性能的重要內容。在同樣的飼養條件下,生長快、發育好的個體必然首先被選出留種。由於實際中逐犬逐日記錄飼料消耗量有一定的困難,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測1次,只要各犬隻測定的時間和次數相同,就可以相互比較。對飼料消耗詳加記錄也是加強犬場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只有準確記錄犬場在一段時間中對各種飼料的消耗、剩餘、庫存等資料,才便於確定犬場的飼料管理是否正常,犬群是否出現異常乃至進一步確定改進的措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