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金翅雀

金翅雀簡介
  金翅雀又名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彈鳥、黃楠鳥、磧弱、谷雀
  英文:Goldfinch 拉丁文:Carduelis carduelis britannica
  雌雄體形與麻雀相似,主要區別在羽色。雄鳥羽毛艷麗,背部褐色,腰金黃色,尾羽黑色,翅膀黑色並點綴金黃色斑,腹部灰黃色。雌鳥的黃色部分較雄鳥淡。屬雀形目,雀科,體長14公分.
[編輯本段]生物介紹
  金翅科(Carduelidae,通常畫入織布鳥科〔Ploceidae〕)金翅屬(Carduelis)的幾種鳴禽(有幾種從前放在Spinus屬)。尾短,有凹口,羽衣較黃。嘴較尖細。成群地在田間和園林中覓雜草籽為食。在飛翔中常發生含混不清的尖聲鳴叫。歐亞西部的紅額金翅(C. carduelis)體長14公分(5.5吋),曾被引入澳大利亞、紐西蘭、百慕大和美國(但未能定居下來)。淺褐色和黑色,頭部成紅、白、黑色北美金翅(Carduelis tristis)圖案,翅金色(雌、雄相同)。北美金翅(C. tristis)體長13公分(5吋),遍佈北美洲。雄鳥淺黃色,頭頂、翼、尾黑色。暗背金翅(C. psaltria)體長10公分(4吋),從美國西部分佈到秘魯。 金翅雀
  鳥綱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屬鳥類的通稱。嘴緣直,形尖 ,一般不呈膨脹狀;體色主要為黃綠色,或呈縱紋狀,並常具黃或紅色斑。全世界有24種,中國有5種。金翅雀在中國終年留居各地平原,亦可見於山地。多棲息於針葉樹或闊葉樹上,也常在灌叢中活動。冬季多成大群活動。主要取食植物,如草籽、松籽等,也吃少量穀物,夏季兼食昆蟲。3~7月為繁殖期。在松、楊、竹、榕等樹上營巢。巢成杯狀,以雜草,細根等物構成,外敷以苔蘚、蜘蛛絲,內墊羊毛、羽絨等。在華南地區每年可產2~3窩卵,每窩卵4~5枚。卵淺綠或白色,鈍端雜有黑色或褐色斑點。金翅雀是中國北方普通籠鳥之一。
[編輯本段]分佈
  主要分佈在北京地區,其他東部地區也有少量分佈。經常可以見成群齊飛,吱吱喳喳的小精靈,那就是金翅雀了。身著黃橄欖綠色的羽毛,配上粉紅色的小嘴,狀極可愛;迎著陽光,飛行鼓翅時,翼端有著金黃色閃閃發亮的光澤,便是金翅雀獨一無二的標誌。 金翅雀這種鳥不但色澤美麗,金翅雀可作為籠鳥觀賞,而且可訓練成叼物的技藝。由於飼養管理簡單,訓練容易,成為初學養鳥者的守選鳥。雌雄體形與麻雀相似,主要區別在羽色。雄鳥羽毛艷麗,背部褐色,腰金黃色,尾羽黑色,翅膀黑色並點綴金黃色斑,腹部灰黃色。雌鳥的黃色部分較雄鳥淡。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金翅雀的食物主要是樹木和雜草的種子,也可用穀物和昆蟲充飢。野生金翅雀在松樹上築巢,巢呈杯狀,由草根、羽毛等構成。金翅雀的食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主要是各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偶爾取食農作物和昆蟲。
[編輯本段]飼養管理及方法
  一般的鳥籠都可飼養金翅雀,籠內設棲槓1根,食罐、水罐各1個,籠底鋪布墊或細砂。飼料是稗子、谷子、菜籽,按7:2:1的比例配合。 金翅雀比較耐寒,冬季放在室內即可。平時除保證食、水供應充足外,每週應清婦籠子,洗刷食、水用具1次。金翅雀
  1.食物
  小米,菜子,蘇子什麼的,沒菜子蘇子,就喂小米,平時+些青菜水果.小鳥喂青菜泥和小米糊.
  2.喂量與喂的時間
  鳥沒有素囊,不能惡的,食物不能段.
  3.雛鳥如何餵水?
  它旁邊放水杯,自己會喝.
  4.如何訓練它們?
  金翅大家都玩斗唱的,訓練用黃雀.用金翅的不多,金翅太野.再說就算訓出來,也不值錢,金翅就看唱.
  5.如何繁殖? 金翅雀
  金翅雀目前尚無人工繁育成功的記錄
[編輯本段]生存與分佈
  適合金翅雀的生境非常多樣,其垂直分佈可達海拔2400米的高山區,但在低山和平原地區金翅雀也是常見鳥種,尤其在冬日的平原,在平原他們活動於高大喬木的樹冠中,而在山地則穿梭於低矮的灌木從中。 金翅雀
  金翅雀分佈於亞洲東部,見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黑龍江流域下游、日本、朝鮮和印度支那半島北部;在中國分佈於東部地區,東北大部、華北大部、華中華南各地可見,其在中國分佈的西限達西北的青海省和西南的雲貴川一線。
[編輯本段]特徵
  金翅雀是體形較小的雀形目鳥類,體長在12厘米左右,雄雌同形近色,雄性眼先和眼周部位羽毛深褐色近黑色,頭頂耳羽和後頸羽毛灰色,羽稍略現黃綠色;肩部、背部以及內側覆羽均為栗褐色;尾上覆羽灰色,尾羽基部呈鮮明的金黃色,端部黑色,羽干黑褐色;雙翅的飛羽黑褐色,但基部有明顯的亮黃色斑塊,所謂「金翅」指的就是這一部分的羽毛顏色;翅上覆羽顏色與肩羽相同;頜部、喉部、胸部黃綠色;下腹部近白色;上腹部和尾下覆羽亮黃色;兩脅沾棕色。雌性體色與雄性基本相同,但顏色略現黯淡。喙與足均為肉粉色,虹膜褐色。本物種的叫聲甚有特色,為輕柔而連續不斷的滴滴聲,雖聲音輕柔但傳播甚遠。
[編輯本段]繁殖與保護
  金翅雀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7月,繁殖地點常選擇在山中樹叢裡,多營巢於松金翅雀樹或果樹上,巢置於樹頂細小枝幹間,距離地面高程可達10米,巢以細弱的草根、棉麻纖維為基本材料糾纏而成,呈精緻的杯狀,巢內墊以獸毛、碎絨、蜘網、羽毛等柔軟材料。每巢產卵2-5枚,卵色或白或綠,具褐色斑點,孵化期11-13天。 本物種未列入瀕危,但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每窩產蛋4~5枚,顏色為淺綠色,較大的一端有雜色斑點。雛鳥12天左右出殼。雌鳥育雛,先將食物儲存在嗉囊中,待充分泡軟後再吐出來餵給雛鳥。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編輯本段]種類介紹
  紅眉金翅雀
  拉丁文學名:Callacanthis burtoni
  英文名稱:Spectacled Finch
  描述:體型略大(17.5厘米)且頭大的雀鳥。頭頂近黑,貫眼線或"眼鏡"亮紅色(雄鳥)或黃色(雌鳥)。雄鳥比雌鳥紅且黑。雄雌兩性的兩翼均為黑色而具白色翼斑及點斑。與點翅朱雀易混淆,區別為嘴色不同且無眉紋,頭頂色深且兩翼具純白色點斑。幼鳥似雌鳥但色暗。
  虹膜-深褐;嘴-黃色,嘴端黑色;腳-黯而偏黃。
  叫聲:鳴聲為響亮的悅耳顫音。叫聲為響亮清晰的哨音接悅耳的下滑音pweu。 分佈範圍:喜馬拉雅山脈西部至錫金。分佈狀況:在中國尚無記錄,但可能出現在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境內朝南且有森林覆蓋的山谷。習性:棲於海拔2270~3330米的亞高山針葉林及杜鵑林。成對或結小群活動。以雪松的種子為食。
  紅額金翅雀
  拉丁名:Carduelis carduelis 英文名:Eurasian Goldfinch 紅額金翅雀
  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迴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
  中國為新疆西北部和西藏西南部留鳥。較為常見。
  動物簡介: 全長約14cm。上體淡灰褐色,額、頰和頦朱紅色,眼先及眼周黑色,耳羽灰褐,翼及尾黑色,翼上有大型黃斑及零散白斑,尾羽羽端白色。下體白色,胸及兩脅沾灰褐色。
  棲息於較高海拔的林緣、草原、灌叢、農田及村落附近。喜群居,飛行快而直,常棲於針葉樹樹尖、電線桿等突出處鳴唱。以取食植物性食物為主,也吃少量昆蟲。5~8月繁殖,營杯狀巢於果樹或松枝上,每窩產卵3~5枚,呈淡綠色,鈍端有暗紅色斑點。
  黑頭金翅雀
  英文名:Black-headed Greenfinch
  描述:體小(13厘米)的偏黃色雀鳥。頭黑綠色,似高山金翅雀但頭無條紋,腰及胸橄欖色而非黃色。似金翅雀但綠色甚濃重而無暖褐色調。幼鳥較成鳥色淡且多縱紋,似高山金翅[雀]及金翅雀的幼鳥但色深且綠色重。
  虹膜-深褐;嘴-粉紅;腳-粉紅。
  叫聲:鳴聲似金翅雀但尖且乾澀。叫聲為音薄而高的啾叫 tit-it-it-it-it,通常於飛行時作叫。
  分佈範圍: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佈狀況:地區性常見留鳥,於海拔1200~3100米(冬季較低)。亞種taylori於西藏東南部。指名亞種於四川南部及西部、貴州西部、雲南西部及東南部、西藏及西南部。迷鳥至香港。
  習性:垂直遷移的候鳥。成對或結小群活動於開闊針葉林或落葉林及有稀疏林木的開闊地。有時在田野取食。
  註:有些著者(如Ali & Ripley, 1983)視本種為高山金翅雀C. Spinoides的亞種。
  高山金翅雀
  英文名: Yellow-breasted Greenfinch
  描述:體小(14厘米)的橄欖色和黃色的雀鳥。頭具明顯的斑紋。雌鳥似雄鳥但體較色暗且多縱紋。與黑頭金翅雀的區別在腰黃色且頭具條紋。幼鳥色淡,縱紋較多而甚似金翅雀及黑頭金翅雀,但下體及頸側多黃色。
  虹膜-深褐;嘴-粉紅;腳-粉紅。
  叫聲:鳴聲似高音的金翅雀。叫聲也似金翅雀,唧啾之聲後接著沙啞的dzwee。另一種sweee-tu-tu的叫聲似麻雀。
  分佈範圍:喜馬拉雅山脈、緬甸西部及北部、中國西南。
  分佈狀況:指名亞種為地方性常見,於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及四川西南部海拔 1600~4400米。
  習性:成對或結小群棲於開闊的針葉林。垂直遷移的候鳥。於樹上取食。作姿勢如蝙蝠的鳴唱飛行。
  主要有這4鍾金翅雀
返回列表